漳州小鱼网

漳州 [切换城市]
  • 47994阅读
  • 0回复

首任台湾挂印总兵官苏明良

楼层直达
鱼币
94
经验值
61
好评度
0
不良记录
0
微享币
0
首任台湾挂印总兵官苏明良
苏登科
台湾镇,又称福建台湾镇,初设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清代台湾最高军事单位,其内主官则是台湾镇总兵官。台湾总兵是外海总兵中最要缺,兼辖陆海军务。原是特旨拣选,后由闽浙总督决定人选,奏请皇帝派任。台湾总兵并非挂印之缺,雍正十一年(1733年),福建总督郝玉麟于台湾善后事宜等事案内,题请台湾镇照西陲边疆之例,才改为挂印总兵官,使其加重权责,可以行使审判刑事,径奏权或便宜行事,也因此位高权重。而据刘良璧编纂的《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载,首任台湾镇挂印总兵官正是苏明良。在1986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就有苏明良写给雍正帝的54篇奏折。从中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位细心勤政、在“理番”事务中富于举措的台湾总兵的身影。他和历任的数十位台湾总兵一样,为台湾的安定繁荣做出重要的贡献。
苏明良,字虞廷,号省斋,清代漳州府海澄县八都(今漳州市龙海区虎渡村岭头社)人。据《苏明良墓志铭》载:“其先世为宋赠大夫碧溪公(苏宋杰),高祖凤所公,曾祖恩若公(苏茂梧),祖春霑公,父直庵公(苏侃),皆赠荣禄大夫。” 苏明良年少时,身材雄伟,天生聪明,读书过目成诵。当时,他的父亲任湖南洞庭水师副将,经常带他出外巡视。所以,苏明良从小擅长骑马射箭,熟悉谋略,喜读兵书。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苏明良随父归乡。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漳浦守备。康熙六十年(1721年),随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征台讨匪,以功累迁右营游击。
雍正元年(1723年),任泉州城守营参将。第二年,转任浙江提标中军参将。
雍正三年(1725年),由浙江提督杨长春保荐,于六月初八日在箭亭晋见雍正帝。
雍正四年(1726年),任浙江湖州副将。
雍正五年,任广东碣石总兵官。上任伊始,苏明良就收到雍正帝给他的五个奏匣,并口传旨意:“以后应奏的事,总督近呢交与总督代奏,巡抚近呢交与巡抚代奏,若有机密要紧的事,再差家人来奏。”(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3册727页)
第一次上奏,苏明良就大胆地谈到鸦片问题,提出“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以息盗源”,还详细描述了鸦片制作和吸食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在奏折里,他说:“鸦片一项产自外洋,近来闽广洋商以药材为名,与贩获利,惟闽省厦门、台湾最盛。因而一种无赖闯棍,勾引良家子弟以此射利,用小铜锅将鸦片炮制成膏,然后将烟丝入内拌均,亮干为烟。又截竹为筒,内贮棕丝以便呼吸,乃私设馆舍,聚集数人成群结党,相依枕席,循环递吸。夜聚晓散,夜夜如是,从无间断。初吸之时,晕迷似醉,身体颇健,淫荡非为,更难枚举,是以少年子弟易坠其术中。迨至年深日久,血枯肉脱,纵自知鸦片所害,急欲止之,则百病丛生,或腹痛而脱肛,或头晕而迷乱,或咳嗽而呕吐,一吸此烟,则诸病立愈,精神百倍,则苟延一息,然死期日迫。但吃此烟,必列肴馔、果品,相兼而食,不致速害,及至家业荡尽,称贷无门,即相率为盗,是厦门、台湾盗贼之盛者,皆由于鸦片之根源,是鸦片之贻害地方,匪鲜浅矣!然地方官虽有禁止,不过代兵役开需索之端。以臣愚见,欲除此害,必绝其源。伏乞皇上敕部通行闽粤督抚:严禁洋商,嗣后如有与贩鸦片及私开鸦片馆者,或被拿获,或被首告,即将洋商、船户、铺家、地保、邻佑人等,概行从重治罪,并严加处分漫无觉察之地方官。庶民命拯,而盗源息矣。”(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3册847页)
正是由于苏明良发现这种吸食“鸦片烟”的恶习迅速蔓延,出于整顿风俗酗,雍正帝当即批示曰:“此系应行者,该部详议施行。”因此,在第二年春天清廷向全国颁布了第一道查禁贩卖“鸦片烟”的条例。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旨在禁毒的法规。也充分说明苏明良,是个正直、有胆识的人。正是这种高贵质量,才赢得了雍正帝的赏识。他是中国禁毒史上,第一个提出禁毒的人。他还三次获得雍正帝亲笔手书“福”字联。
现在,在岭头社祖厝正堂横梁悬挂的“福”字匾,就是雍正帝于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初二日钦赐苏明良。在“福”字匾左右,还有“奉旨葬亲”牌坊。这一“奉旨葬亲”讲的是,苏明良在雍正十年(1732年)向皇帝请假三月回乡安葬父亲。也正是这次回乡葬亲没几天,雍正帝又旨令他立即接任台湾总兵官。
在《奏报到台日期及地方宁谧雨水米价情形折》里,苏明良就详细谈了到台经过。他说:“臣于上年(雍正十年)拾月贰拾日到闽,因思台湾南北二路甫经荡平,善后之策益切紧要。是以臣于拾壹月初壹日安葬臣父明白,随即趋赴福州府,与督臣郝玉麟面商善后机宜。旋即复回臣家安顿臣母,于拾贰月初三日前往厦门配启渡海。缘隆冬北风盛发,难以戗驶,延至雍正拾壹年正月初壹日抵台,初贰日接印视事。所有善后抚绥一切事宜,经臣节次举行,并呈请抚提臣酌议。”(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3册891页)
苏明良在台湾当总兵,只有两年半时间,却写了三十几篇奏折,史料相当丰富、翔实,小到一担米卖多少钱,都写得一清二楚。看他的奏折就知道,总兵不好当。不仅要带兵巡视海疆,维护社会治安,还要时时注意天气变化,收成如何。
在《奏报地方宁静并收成米价情形折》里,他说:“臣询之农民,咸称美恶相兼,计有七分有余收成。现在(雍正十一年)府治民间日用粗米,仓斗每石价银八钱六分至九钱五分不等,其凤诸彰三县地方米价,仓斗每石价银七钱至七钱七八分不等。”(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5册618页)
在《奏报地方宁静早稻丰收及粮价并行店失火情形折》里,苏明良还谈到一次行店失火和参与救护的情形。那次火灾毁坏312间房子,火势之大可想而知。
他说:“(雍正十一年)陆月初捌日夜,大雨滂沱连绵三日夜。各处田畴,俱皆沾足。农民乘时栽插,莫不欢呼称庆。现在,府治米价新米仓斗每壹担只卖银捌钱,旧米每壹担只卖银玖钱。万姓乐业地方宁净。惟是伍月拾玖日夜子时,不意府治西定坊陈宝蜡烛店内失火。臣闻报,登即带领弁兵前往救护,缘东南风乘发火势猛烈,兼之彼地人烟辏集,行店比连,难以护灭,臣即令弁兵拆卸房屋,截断火路,至丑时方息。计焚烧行店,并拆卸房屋,总共三百壹拾贰间。幸是夜月色光辉,并无损失人口。”(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4册818页)
在《奏报巡查地方回署日期及风雨调和二麦丰稔情形折》里,还谈到轻骑减从,前往地方巡查,并受到“各社番黎老幼,悉皆欢迎道左”。
他说:“臣于本年(雍正十三年)正月贰拾肆日,轻骑减从,自备裹粮,前往北路上淡水一带地方巡查。自入春以来,风雨调和,二麦丰稔,民番乐业,地方宁静。所有新设各营汛,臣逐一确勘,俱各妥协其兵丁技艺。臣沿途操演,分别赏罚,以示劝惩。至于各社番黎老幼,悉皆欢迎道左。臣宣布皇上圣德,加意抚绥,赏给烟布、银牌等物,不敢丝毫扰累。各社番黎莫不怀圣德,而畏天威,甚属帖服。更有上淡水所属之大甲东等柒社番黎,仰沐圣化,咸知摩义,革薄从忠,佥呈情愿捐谷三百壹拾石,积贮社仓,以防旱潦。臣见其急公情殷,面加奖励。”(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7册783页)
在《奏报沙里与土著人等归化折》里,也谈到台湾原住民的归化问题。
他说:“兹幸沙里与社生番席由敏等男妇,计壹百玖拾玖名口,相率向风,愿归赤子,年贡鹿皮拾领,折饷贰两肆钱,照民交商供役听令。虽云寥寥几番,不足以供齿数,然既喁喁向化,亦可以验时盛平之景象耶。臣随即委员前往该社,宣布圣德加意,抚恤赏给盐糖烟布等物,以慰归诚番黎。”(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334页)
对台湾原住民的安抚,雍正明确谕示,对表示顺从前来归化的,务必“施恩布教,令其心悦诚服”。如果说,康熙在统一台湾问题上写下了值得称颂的一笔,那么,雍正的治台措施,更有益于台湾的稳定与发展。
在台湾史研究中,有关台湾原住民与大陆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事实上,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台湾原住民先后三次赴大陆贺寿朝觐,其缘由、背景虽然不同,但均属清季台湾“理番”事务中的重要事件。
在《奏报派员护送凤山等县各社番黎赴省庆贺圣寿折》里,苏明良就第一次提到台湾原住民与大陆之间的交往互动情况,以及细致安排人员“沿途照料,护送赴省”。
他说“恭逢圣寿昌期(雍正十二年十月),恳请准赴会城,敬效高呼同庆事。据台湾、凤山、诸罗、彰化四县各社番黎庆福等,环绕臣署,俱皆倍切踊跃欢欣,争趋赴省顶祝。臣见其情词恳切,出于笃挚,未便阻其爱戴之诚悃。随会同台湾道臣张嗣昌,遴选通晓汉话土目番黎贰拾贰名,通事伍名,派拨文武弁员沿途照料,护送赴省。”(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7册79页)
清朝皇帝的万寿节庆,通常举国庆贺,邦国藩属亦派使朝贺献礼。而台湾原住民提出赴大陆贺寿则前所未有。台湾原住民庆福一行,“赴省庆贺万寿” 这一事件,无论源自原住民“向心归化”之愿望,还是地方官员弘扬皇恩之举措,它开启了清代台湾原住民通过官方管道赴大陆参访的先声,这不仅在清廷的台湾“理番”实践中属别出心裁之举,而且对乾隆时期原住民两次赴大陆贺寿朝觐也提供了前朝之鉴。
还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台湾原住民的朴实和苏明良细心勤政的表现。
在《奏报蓬山社番妇拾遗不昧折》里,苏明良提到本年贰月贰拾陆日,有蓬山社番妇茅劳女番子,于是日黎明时候,因夜得雨喜欢往园巡看黍苗,至大路旁拾获花布包壹个,内包裹乌布长褂壹件、白布衫壹件、厘戥壹把、眼镜壹个、家信壹封,重贰拾两。番妇母子将包裹开看,知系财物不敢隐瞒,交明通事李荣缴官查明给还失主。当官交还失主林凤领回,林凤取出银一半酬谢,番氏母子坚辞不受理。缘由转报到臣,臣随发给花红银牌等物,前往奖赏,以示鼓励。”(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8册167页)
雍正帝不仅看了奏折,还朱批曰:“实在极好之事”。
雍正有一个爱好:搜集把玩鼻烟壶。当时鼻烟壶在社会上流传极少,在宫中地位非同一般,只有极少大臣能得到专享。其中,苏明良就曾得到雍正帝亲自赏赐的一只精美鼻烟壶,以及平安丸、御制扇坠、熏貂冠、貂皮褂、玻璃炉、火镰包等物。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突然病逝。从福州将军阿尔赛六月二十日写的奏折可以看出,苏明良当时正在台湾办理移交手续,准备去泉州接任陆路提督。(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8册633页)
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七年(1742年),苏明良任福建陆路提督八年。官居一品,显赫一时。但他还是朴素待人,洁已奉公。捐祖庙,助宗亲,赈贫民。在任期间,军队训练有素,严防守卫,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乾隆七年十月二十一日,谕调苏明良为广东提督(见《清高宗乾隆实录》卷一七七)。苏明良未及就任,于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病逝于泉州提督官署,享年六十一岁。诰授荣禄大夫。赠都督同知。封三代。赐葬于泉州清源山支脉朋山岭南麓。
元配朱氏、继配孙氏,皆赠正一品夫人。传有二子七女。长子苏光弼,次子苏光曜。苏光弼字衡山,荫袭浙江宁波同知,后任杭州知府、台州知府。得仕十余载,历官三地,每到一处都是兢兢业业做事,御任归乡两袖清风,象他的父亲那样正直做人。
注:本文写于2010年8月25日。2012年首次刊载于管成学主编《新编苏姓总族谱》祖德政绩篇。2014年再次刊载福建省姓氏研究会苏氏委员会主办《首届海峡苏氏文化论文集》第16-20页。2016年又刊载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主办《台湾源流》总74/75期。
(苏登科2010年8月25日稿)
(作者单位:漳州苏明良史绩研究会)
[ 此帖被漳州苏登科在2024-07-16 09: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