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毒史第一人——苏明良
苏登科
近代中国烟毒泛滥,使整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深受影响。1998年马模贞主编的《中国禁毒史资料》,就是一部集录中国进行禁毒活动的历史资料。该书起自清雍正六年(1728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为止。第一篇历史资料,正是苏明良写给雍正帝的奏折。中央电视台第12套《法律讲堂》第65期《百年禁毒风云》主讲张义荣教授,更将苏明良誉为中国禁毒史上第一个提出禁毒的人。
苏明良,字虞廷,号省斋。清代漳州府海澄县八都(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虎渡村)人。据《苏明良墓志铭》的记载:“其先世为宋赠大夫碧溪公,高祖凤所公,曾祖恩若公(苏茂梧),祖春霑公,父直庵公(苏侃),皆赠荣禄大夫。”苏明良年少时,身材雄伟,天生聪明,读书过目成诵。当时,他的父亲任湖南洞庭水师副将,经常带他出外巡视。所以,苏明良从小擅长骑马射箭,熟悉谋略,喜读兵书。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苏明良随父归乡。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漳浦守备。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征台讨匪功,累迁右营游击。雍正元年(1723年),任泉州城守营参将。第二年,转任浙江提标中军参将。雍正四年(1726年),迁浙江湖州副将。
雍正五年(1727年),擢广东碣石总兵官。碣石是粤东四大名镇之一,为广东东西分洋界点。上任伊始,苏明良就发现沿海一带吸食鸦片成风。他立即奏报皇上,条陈利害关系。此事,比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还要早一百余年。林则徐被誉为“世界禁毒第一人”,苏明良被誉为中国禁毒史上第一个提出禁毒的人。
禁毒提议第一人
奏折,又称密折,折子或奏贴,大致产生于康熙二十年代,然而那时候,能够具折的满汉官员总计不过二百余人,奏折内容也不甚广泛。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君权,洞悉下情,原来只准极少数亲信官员使用的,具有君臣间秘密通信性质的奏折,逐步推广为内外臣工普遍使用的正式机密文书。同时,奏折也成了雍正帝借以直接处理庶务,察核官吏,制定和推行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苏明良是在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接任广东碣石总兵官的,七月二十二日就收到雍正帝给他的五个折匣。十一月初六日,苏明良写了三折给雍正帝,分别题为《奏谢雍正帝硃批训诲并赐折匣等物折》、《奏报年岁丰登海疆宁谧折》和《奏陈失察洋盗出口入口之武弁处分宜重等四条管见折》。(见《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13册第845-847页)。
在第三折里,苏明良就大胆地谈到鸦片问题,提出“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以息盗源”,还详细描述了鸦片制作和吸食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在奏折里,他说:“鸦片一项,产自外洋,近来闽广洋商以药材为名,兴贩获利,惟闽省厦门、台湾最盛。因而一种无赖闯棍,勾引良家子弟以此射利,用小铜锅将鸦片炮制成膏,然后将烟丝入内拌均,亮干为烟。又截竹为筒,内贮棕丝以便呼吸,乃私设馆舍,聚集数人成群结党,相依枕席,循环递吸。夜聚晓散,夜夜如是,从无间断。初吸之时,晕迷似醉,身体颇健,淫荡非为,更难枚举,是以少年子弟易坠其术中。迨至年深日久,血枯肉脱,纵自知鸦片所害,急欲止之,则百病丛生,或腹痛而脱肛,或头晕而迷乱,或咳嗽而呕吐,一吸此烟,则诸病立愈,精神百倍,则苟延一息,然死期日迫。但吃此烟,必列肴馔、果品,相兼而食,不致速害,及至家业荡尽,称贷无门,即相率为盗,是厦门、台湾盗贼之盛者,皆由于鸦片之根源,是鸦片之贻害地方,匪鲜浅矣!然地方官虽有禁止,不过代兵役开需索之端。以臣愚见,欲除此害,必绝其源。伏乞皇上敕部通行闽粤督抚:严禁洋商,嗣后如有与贩鸦片及私开鸦片馆者,或被拿获,或被首告,即将洋商、船户、铺家、地保、邻佑人等,概行从重治罪,并严加处分漫无觉察之地方官。庶民命拯,而盗源息矣。”
苏明良在给雍正帝的密折中明确提出了禁毒的建议。这在当时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因为当时社会普遍将鸦片视为药物(吸食纯鸦片在乾隆中后期才出现)。正是由于苏明良发现这种吸食“鸦片烟”的恶习迅速蔓延,出于整顿风俗酗,雍正帝当即硃批:“此系应行者,该部详议施行。”因此,在第二年春天清廷向全国颁布了第一道查禁贩卖“鸦片烟”的条例。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旨在禁毒的法规。(详见中央电视台第12套《法律讲堂》2011年第65期《百年禁毒风云·毒发雍正》,主讲张义荣教授)。
苏明良建议禁止兴贩鸦片的原因和目的
苏明良建议禁止兴贩鸦片,是因为他充分认识到了鸦片烟的危害:第一是个人危害。“迨至年深日久,血枯肉脱,纵自知鸦片所害,急欲止之,……然死期日迫。”指出了长期吸食鸦片烟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第二是家庭危害。“及至家业荡尽”指出了吸食鸦片烟严重损耗家庭财富。第三是社会危害。“称贷无门,即相率为盗,是厦门、台湾盗贼之盛者,皆由于鸦片之根源,是鸦片之贻害地方,匪鲜浅矣!”指出了吸食者在借不到钱财之后就盗窃抢劫,鸦片是厦门、台湾地区盗窃抢劫犯罪高发的根本原因。
从“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以息盗源”来看,苏明良建议“严禁贩卖鸦片”是为了“拯民生”(拯救民生)和“息盗源”(消灭盗窃抢劫的源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对比发现,“拯民生”包括了现代“保护公民身心健康”含义,“息盗源”是现代“维护社会秩序”的重点内容。由此可见,苏明良从一开始就有了非常明确的禁毒立法目的。
雍正禁烟令的出台
十八世纪以来,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额度入超的被动局面,逐渐增加对中国鸦片的输入。雍正时期鸦片已呈现流行的趋势,泛滥之处,治安混乱,道德沦丧,世风败坏。因吸毒倾家荡产、沦为盗贼、犯案作乱的不可胜数,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尤为严重,这才有苏明良《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折》的出台。他认为来自海外的商人将鸦片以药材之名在广东、福建贩卖,牟取暴利,毒害中国百姓。因为在鸦片贸易的影响之下,中国的“无赖闯棍勾引良家子弟以此射利。”他们将鸦片制作成为烟膏,拌进烟内,做成鸦片烟,私设烟馆,日夜经营,造成了“淫荡人之心志”的严重后果。一些吸食鸦片的“少年子弟堕入其中,或服吸日久轻生,或家业销尽而为盗”,种种贻害,显而易见。苏明良还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让地方官禁止,无非是为兵丁们提供了一个敲诈勒索的机会而已,认为“欲除此害,必绝其源”,建议朝廷尽快出台禁贩、禁烟馆的具体条例。
雍正帝对苏明良奏折朱批:“前为鸦片烟一事,业经有谕颁发。此奏系应行者,著部详议施行。”“此奏”指苏明良的奏折,“部”指清朝中央刑部,可见,雍正帝命令刑部认真讨论苏明良的提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法令。
根据已有史料,尚不知禁烟令是雍正七年几月出台的,但从下文福建巡抚刘世明奏折“密差文韬访查,于二月二十二日据该差转托苏笑从陈市行中向陈远买得鸦片一斤”来看,漳州知府李治国侦办陈远贩卖鸦片案的时间是二月,推测禁烟令在雍正七年二月以前就已颁行。苏明良上奏折是在雍正六年十一月初六日,计算可知,从皇帝作出批示到正式颁布禁烟令,用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这说明雍正禁烟令的出台,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雍正帝颁布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毒法令——《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该法令明确规定:“兴贩鸦片烟照收买违禁物例,枷号一个月,发边卫充军。若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户,地保,邻右人等俱杖一百,徒二年。如兵役人等藉端需索,计赃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讯口地方文武各官,及不行监察之海关监督,均交部严加议处。”
鸦片流毒的严重后果
鸦片自明代输入中国,作为珍贵的药物,它在中国医学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吞服鸦片质的药丸虽不可避免地产生过一些毒副作用,但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危害不大。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始于混合吸食鸦片与烟草方法的传入,但由于流毒范围有限,没有引起全国的高度重视,虽制订了禁止兴贩、制售“鸦片烟”的条例,而仍允许鸦片进口。鸦片对中国造成巨大危害主要是在单纯吸食鸦片方法发明之后。单纯吸食鸦片方法的发明大致是在乾隆中后期的广东,随着这种吸食方法的流行,国内鸦片需要量急剧增大。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这个机会,对印度鸦片生产、销售实行了垄断,向中国大力发动鸦片进攻。由于封建国家机器的腐朽,沿海官员兵弁择肥而噬,与中外鸦片贩子勾结在一起,破坏王朝的禁令,使鸦片走私输入越来越大,流毒日益严重。东印度公司是无耻的殖民强盗,中国的腐败官吏是为虎作伥的帮凶。
嘉庆、道光年间吸食鸦片的方法已不同于乾隆中期以前,原来盛行于福建沿海的混合吸食鸦片与烟草方法,已被由广东逐渐传开的单纯吸食鸦片方法所代替。
从雍正清政府颁发第一道禁烟令以来,历时一百八十二载,终清一代不仅不能解决鸦片的祸害,鸦片烟还泛滥到全中国。道光十九年(1839年)吸鸦片的有两百万人,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已达两千万人。鸦片之害流毒全国各地,泱泱大国千万人骨瘦如柴,病病歪歪,由此落得“东亚病夫”的称号。后来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人在道光帝的支持下,雷厉风行地搜缴鸦片,在虎门销烟二百三十七万多斤,亦成效不著,并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新中国禁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禁毒工作的发展历程,四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集中代表了各个时期我国禁毒工作的鲜明特色,突出反映了我国禁毒斗争的发展沿革,充分彰显了我国厉行禁毒的一贯立场和主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禁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禁绝了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禁毒工作依法纳入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标志着我国禁毒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参考文献
清乾隆八年(1743年)陈大玠撰《苏明良墓志铭》(现藏于笔者家中)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李卫等修《浙江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清乾隆六年(1741年)刘良璧纂辑《重修台湾府志》(北:大通书局1974年)
清乾隆十年(1745)王之正修《陆丰县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徐景熹修《福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陈锳等修《海澄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怀荫布修《泉州府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余文仪修《续修台湾府志》(成文出版社1990年)
清同治十年(1871年)陈寿祺等撰《福建通志》(台北:华文出版社1968年)
清光绪三年(1877年)沈定均等续修《漳州府志》(上海:上海书店2000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薛绍元总纂《台湾通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沈翼机等修《浙江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size=font-size:12.0pt,12.0pt]
(1906年)施锡卫再续纂《漳浦县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李厚基等修《福建通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1964年台湾华文书局编辑《大清历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1988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年马模贞主编《中国禁毒史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苏登科2019年8月20日初稿,2023年2月10日重修稿)[
(作者单位:漳州苏明良史绩研究会)[ 此帖被漳州苏登科在2024-07-24 09: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