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良将军墓园遗址申报文保资料
一、基本信息
苏明良,字虞廷,号省斋。清代漳州府海澄县八都(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虎渡村岭头社)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二十六日。行伍出身。清康熙末年至乾隆七年(1718-1742年),历任酃县汛千总、漳浦营守备、漳浦营都司、福建抚标右营游击、泉州城守营游击、浙江提标中军参将、湖州城守营副将、广东碣石镇总兵官、台湾镇挂印总兵官、福建水师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广东提督等职,官至一品。他是首任台湾总兵官,中国禁毒史上倡导禁毒第一人。雍正帝曾御笔亲赐“福”字匾给苏明良,现悬挂于龙海岭头社苏明良故居厅堂。他为官清廉,洁己奉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遗产: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
二、主要贡献
1.首倡禁毒
苏明良在担任广东碣石总兵官期间,发现沿海一带吸食鸦片成风。他立即奏报皇上,条陈利害关系,提出“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以息盗源”。此举比林则徐虎门销烟还要早一百余年。由于他的发现和提议,雍正帝在第二年春天向全国颁布了第一道查禁贩卖“鸦片烟”的条例,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旨在禁毒的法规。
1998年马模贞主编的《中国禁毒史资料》,就是一部集录中国禁毒活动的历史资料。该书起自清雍正六年(1728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止。其中第一篇历史资料,正是苏明良写给雍正帝的奏折。中央电视台第12套《法律讲堂》第65期《百年禁毒风云》,主讲张义荣教授更将苏明良誉为中国禁毒史上“第一个提出禁毒的人”。
在《奏陈失察洋盗出口入口之武弁处分宜重等四条管见折》(见《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13册第845-847页)里,苏明良就大胆地谈到鸦片问题,提出“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以息盗源”,还详细描述了鸦片制作和吸食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在奏折里,他说“鸦片一项,产自外洋,近来闽广洋商以药材为名,兴贩获利,惟闽省厦门、台湾最盛。因而一种无赖闯棍,勾引良家子弟以此射利,用小铜锅将鸦片炮制成膏,然后将烟丝入内拌均,亮干为烟。又截竹为筒,内贮棕丝以便呼吸,乃私设馆舍,聚集数人成群结党,相依枕席,循环递吸。夜聚晓散,夜夜如是,从无间断。初吸之时,晕迷似醉,身体颇健,淫荡非为,更难枚举,是以少年子弟易坠其术中。迨至年深日久,血枯肉脱,纵自知鸦片所害,急欲止之,则百病丛生,或腹痛而脱肛,或头晕而迷乱,或咳嗽而呕吐,一吸此烟,则诸病立愈,精神百倍,则苟延一息,然死期日迫。但吃此烟,必列肴馔、果品,相兼而食,不致速害,及至家业荡尽,称贷无门,即相率为盗,是厦门、台湾盗贼之盛者,皆由于鸦片之根源,是鸦片之贻害地方,匪鲜浅矣!然地方官虽有禁止,不过代兵役开需索之端。以臣愚见,欲除此害,必绝其源。伏乞皇上敕部通行闽粤督抚:严禁洋商,嗣后如有与贩鸦片及私开鸦片馆者,或被拿获,或被首告,即将洋商、船户、铺家、地保、邻佑人等,概行从重治罪,并严加处分漫无觉察之地方官。庶民命拯,而盗源息矣。”
苏明良在给雍正帝的密折中明确提出了禁毒的建议。这在当时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因为当时社会普遍将鸦片视为药物(吸食纯鸦片在乾隆中后期才出现)。正是由于苏明良发现吸食“鸦片烟”的恶习迅速蔓延,“欲除此害,必绝其源”,雍正帝当即硃批:“此系应行者,该部详议施行。”因此,在第二年春天清廷向全国颁布了第一道查禁贩卖“鸦片烟”的条例。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旨在禁毒的法规。(详见中央电视台第12套《法律讲堂》2011年第65期《百年禁毒风云·毒发雍正》)
2.平台治台
苏明良在台湾当总兵,只有两年半时间,却写了三十几篇奏折,史料相当丰富、翔实,如;“伍月拾玖日夜子时,府治西定坊陈宝蜡烛店内失火。臣闻报,登即带领弁兵前往救护,缘东南风乘发火势猛烈,兼之彼地人烟辏集,行店比连,难以护灭,臣即令弁兵拆卸房屋,截断火路,至丑时方息”。甚至,小到一担米卖多少钱,都写得一清二楚。看他的奏折可知,总兵责任重大,不仅要带兵巡视海疆,维护社会治安,而且要时时注意天气变化,百姓收成如何,还要扶绥各社番黎老幼,不敢丝毫扰累。
在《奏报巡查地方回署日期及风雨调和二麦丰稔情形折》里,还谈到轻骑减从,前往地方巡查,并受到“各社番黎老幼,悉皆欢迎道左”。他说:“臣于本年(雍正十三年)正月贰拾肆日,轻骑减从,自备裹粮,前往北路上淡水一带地方巡查。自入春以来,风雨调和,二麦丰稔,民番乐业,地方宁静。所有新设各营汛,臣逐一确勘,俱各妥协其兵丁技艺。臣沿途操演,分别赏罚,以示劝惩。至于各社番黎老幼,悉皆欢迎道左。臣宣布皇上圣德,加意抚绥,赏给烟布、银牌等物,不敢丝毫扰累。各社番黎莫不怀圣德,而畏天威,甚属帖服。更有上淡水所属之大甲东等柒社番黎,仰沐圣化,咸知摩义,革薄从忠,佥呈情愿捐谷三百壹拾石,积贮社仓,以防旱潦。臣见其急公情殷,面加奖励。”(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7册783页)
在《奏报沙里与土著人等归化折》里,也谈到台湾原住民的归化问题。他说:“兹幸沙里与社生番席由敏等男妇,计壹百玖拾玖名口,相率向风,愿归赤子,年贡鹿皮拾领,折饷贰两肆钱,照民交商供役听令。虽云寥寥几番,不足以供齿数,然既喁喁向化,亦可以验时盛平之景象耶。臣随即委员前往该社,宣布圣德加意,抚恤赏给盐糖烟布等物,以慰归诚番黎。”(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334页)
对台湾原住民的安抚,雍正明确谕示,对表示顺从前来归化的,务必“施恩布教,令其心悦诚服”。如果说,康熙在统一台湾问题上写下了值得称颂的一笔,那么,雍正的治台措施,更有益于台湾的稳定与发展。
在台湾史研究中,有关台湾原住民与大陆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事实上,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台湾原住民先后三次赴大陆贺寿朝觐,其缘由、背景虽然不同,但均属清代台湾“理番”事务中的重要事件。
在《奏报派员护送凤山等县各社番黎赴省庆贺圣寿折》里,苏明良就第一次提到台湾原住民与大陆之间的交往互动情况,以及细致安排人员“沿途照料,护送赴省”。他说:“恭逢圣寿昌期(雍正十二年十月),恳请准赴会城,敬效高呼同庆事。据台湾、凤山、诸罗、彰化四县各社番黎庆福等,环绕臣署,俱皆倍切踊跃欢欣,争趋赴省顶祝。臣见其情词恳切,出于笃挚,未便阻其爱戴之诚悃。随会同台湾道臣张嗣昌,遴选通晓汉话土目番黎贰拾贰名,通事伍名,派拨文武弁员沿途照料,护送赴省。”(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7册79页)
清朝皇帝的万寿节庆,通常举国庆贺,邦国藩属亦派使朝贺献礼。而台湾原住民提出赴大陆贺寿则前所未有。台湾原住民庆福一行,“赴省庆贺万寿”这一事件,无论源自原住民“向心归化”之愿望,还是地方官员弘扬皇恩之举措,它开启了清代台湾原住民通过官方管道赴大陆参访的先声,这不仅在清廷的台湾“理番”实践中属首创之举,而且对乾隆时期原住民两次赴大陆贺寿朝觐也提供了前朝之鉴。
还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苏明良细心勤政,体恤台原住民的表现。在《奏报蓬山社番妇拾遗不昧折》里,苏明良提到
“本年贰月贰拾陆日,有蓬山社番妇茅劳女番子,于是日黎明时候,因夜得雨喜欢往园巡看黍苗,至大路旁拾获花布包壹个,内包裹乌布长褂壹件、白布衫壹件、厘戥壹把、眼镜壹个、家信壹封,重贰拾两。番妇母子将包裹开看,知系财物不敢隐瞒,交明通事李荣缴官查明给还失主。当官交还失主林凤领回,林凤取出银一半酬谢,番氏母子坚辞不受理。缘由转报到臣,臣随发给花红银牌等物,前往奖赏,以示鼓励。”(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8册167页)
雍正帝不仅看了奏折,还硃批曰:“实在极好之事”。
3.增设福鼎
苏明良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十月实授福建陆路提督。一到任,即巡视全省要地。十二月,即奏报福宁府属霞浦县地方桐山一堡,为浙闽山海交错紧要之区,请“改设县治”,“以便民生”,其心系民生,勤政为民可见一斑。十二月十三日,苏明良写了《奏为福宁府霞浦县桐山一堡地方紧要距府窎远请改设县治事》一折给乾隆帝。
他说:“桐山一堡,拒控浙闽,山海交错,实为紧要之区。向隶福宁府霞浦县管辖,南至县治壹百捌拾里,北至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壹百陆拾里,东至福安县壹百陆拾里,悉属丛山叠嶂,道路纡迥,艰于行走,凡有命案赴县具报,往返必须伍陆日。每至相验尸身发变,若逢炎暑薰蒸,更为溃烂不堪,仵作难以检验。主盗贼一遇拿获,汛弁例无刑讯,势必解县审究,长途跋涉,不特耽延时日。而且盗伙闻风,早已匿赃远扬,无从缉拿,且考试输粮,以及词讼等项,均属不便。臣再四思维,必须改设县治,庶足以便民生。”
乾隆帝硃批:交与郝玉麟,听其议奏。后经闽浙总督郝玉麟等人商议,于乾隆四年(1739年)从霞浦县划出劝儒乡的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设置福鼎县。县名,来源于县东福鼎山名。
4.伸张正义
苏明良提督]有两个儿子十二个男孙。为了孩子们的学习,他重金聘请了南安举人苏光濂长子苏天辅(号弼斋)为家庭教师。南安距离泉州府城不远南安苏氏入闽以来,历1100多年,是苏姓大家庭中一支光芒闪烁的家族。
当时,南安苏氏为了陈田乡四世祖墓归属问题,正与许氏打官司。事件起源于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南安二十一都双溪口陈田乡许陬、许唁等人妄图霸占苏氏祖墓风水,埋葬其父兄骨骸。霞舒苏光濂等族长联名呈告县府,并统率一百余众出面阻止。无奈许氏强势,罔法至极。直至苏提督亲自过问此事,于乾隆三年(1738年)三月,泉州知府才审结案由,判明陈田墓地归属苏姓,许陬等侵占不法。就此杜绝争端,避免械斗,保一方平安。
如今,南安苏氏一直流传着“若无苏提督,险无陈田墓”这个故事,感激苏提督伸张正义,为黎民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三、古墓遗址
苏明良于乾隆七年(1742年)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病逝于泉州提督官署,享年六十一岁。诰授荣禄大夫。晋赠都督同知。加一级纪录二次。封三代。荫一子。赐葬于晋江四十一都山院乡,今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支脉朋山岭南麓。
苏明良提督古墓遗址位于上村龙眼林深处,刚好是清源山支脉朋山岭南麓。上村村,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北部,东至常泰路,西与南安交界,南靠紫帽山,北接新塘社区。于2003年村改居时,改为鲤城区常泰街道上村社区。上村社区附近有泉州开元寺、泉州府文庙、泉州天后宫、清净寺、通淮关岳庙等旅游景点。在紫帽山北面有座对山苏夫人姑庙,是泉州市文保单位。
苏明良墓园早已不完整,但其规模之大可以通过周围散落的陵墓“零件”窥见一斑。墓前现有一只大石鼋半掩在密林深处的沙土中,往上20多米处,又见同一形状的另一只石鼋,约80厘米高、2米多长,其形状与开元寺、承天寺的石鼋极为相似,只是驮着的石碑已不见踪影。再往上只见一对石马分列于墓埕的两侧,高近2米、长约4米,均披着甲胄。石马相距20多米,身后有一道明晰可辨的石阶和零碎的石构件。石马的下侧左边有一尊仆地的石像,身体正面已大部分埋在土里,看不清面目。右边另一尊石像则仰面朝天地躺在龙眼树阴下,除去底座,高有3米多,头戴钢盔,身披重甲,双手按剑,面目极为威严。
据村民介绍,几年前在村里的古厝、猪圈的墙基上,有许多有字的断碑,由于古厝翻建、猪圈拆除,许多碑石都填了地基,而这些碑石据老人讲都是从苏明良将军墓扛回来的。
2004年11月30日、12月5日两天,《泉州晚报》专题报道在泉州清源山西南麓发现的苏将军墓。2005年2月2日、3日、4日三天,漳州《闽南日报》也连续追综报道。按《泉州晚报》专题报道,经泉州海交馆考古专家刘志成先生的考证确认,古墓主是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苏明良将军。
四、建议文保
苏明良将军无论在收复台湾还是治理台湾上均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对台湾史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苏明良将军[size=font-size:12.0pt,12.0pt]
“禁毒倡议”极富远见卓识,其平台治台等功绩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其精神值得后人借鉴学习、传承光大。苏明良将军古墓遗址及故居将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亲情的重要纽带和见证台湾自古以来属中国领土的重要历史实物,同时也将在保护民族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禁毒教育、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敬请南安市政府向泉州市有关部门呈文申报,将苏明良将军古墓遗址列入泉州市级文保单位,给予妥善保护。
此致
敬礼!
南安市苏武文化研究会
2024年8月1日[ 此帖被漳州苏登科在2024-08-02 08:5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