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小鱼网

漳州 [切换城市]
  • 14054阅读
  • 0回复

苏明良年谱(连载之一)

楼层直达
鱼币
142
经验值
91
好评度
0
不良记录
0
微享币
0
苏明良年谱(连载之一)
后裔苏登科拜撰

苏明良,字虞廷,号省斋。清代漳州府海澄县八都(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泗乡虎渡村)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行伍出身。康熙末年至乾隆七年(1718-1742年),历任湖广提标中营把总、酃县汛千总、漳浦营守备、漳浦营都司、泉州城守营游击、浙江提标中军参将、湖州城守营副将、广东碣石总兵官、台湾挂印总兵官、福建水师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广东提督等职,官至一品。乾隆七年(1742年)十一月,病逝于泉州提督官署,享年六十一岁。赐葬于今泉州市清源山支脉朋山岭南麓。

苏明良无论在收复台湾还是治理台湾上均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对台湾史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其“禁毒倡议”极富远见卓识,是中国禁毒史上第一个倡导禁毒的人。他一生为官清廉,洁己奉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

关于苏明良的生平事迹,有陈大玠撰写的《苏明良墓志铭》、鄂尔泰写的《苏明良履历单》和《大清历朝实录》的记载,以及《福建通志》、《台湾府志》和《漳州府志》、《海澄县志》等地方志书的资料。另外,1986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里,还保存着苏明良写给雍正帝的五十四篇奏折,以及档案馆所藏苏明良写给乾隆帝的七十三篇奏折,基本可以反映苏明良生平线索,并旁及其父苏侃和两个儿子苏光弼、苏光曜等人的行实。

依据古文献的记载:苏氏主要出于已姓,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昆吾之子封于苏,子孙因以为氏。周武王(约公元前1087年-前1043年)时,苏忿生能平刑以教百姓,受到周公的称赞。其后苏建、苏武父子,苏纯、苏章祖孙俱显于汉。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时期,苏绰、苏威父子,显赫一时。又三世,苏瓌、苏颋父子相唐,声烈益大。总章二年(669年),苏道担任府兵队正,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粤平乱,落籍戍守漳州。宋时(1020-1101年),苏宋杰肇基龙溪三都青礁。又四世,苏朴由三都迁居八都虎渡,繁衍昌盛。

高祖苏凤所,苏朴十三世、竹溪九世孙。

曾祖苏茂梧,字恩若。凤所之子。以曾孙明良贵,赠荣禄大夫。曾祖妣郑氏,赠一品夫人。

祖苏春霑,茂梧之子。以孙明良贵,赠荣禄大夫。祖妣某氏,赠一品夫人。

父苏侃,字直庵。春霑之子。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从小习武,毅然从军,由旗牌兵升至总兵官,随郑经部队驻守海澄县城。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兵分水、陆三路进攻海澄县城,守将刘国轩弃城逃往厦门。苏侃为了海澄百姓的安危,只好率兵两千余人归顺清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荐授山西灵邱路参将,又升浙江台州副将,具有政绩。康熙三十年,再迁湖南洞庭水师副将。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告老还乡。翌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size=font-size:12.0pt,12.0pt]以子明良贵,赠荣禄大夫。母林氏,赠一品夫人。

陈大玠《苏明良墓志铭》称:苏明良先世为“宋赠大夫碧溪公(苏宋杰),高祖凤所公,曾祖恩若公(苏茂梧),祖春霑公,父直庵公(苏侃),皆赠荣禄大夫。”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一岁。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二十六日巳时,苏明良生于海澄。
陈大玠《苏明良墓志铭》载:“先生生于康熙壬戌年九月二十六日巳时。”康熙壬戌年,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巳时,上午9-11点。
又《苏明良墓志铭》载:“先生讳明良,字虞廷,号省斋。丹霞之圭海人。”丹霞,漳州之雅称。圭海,即月港,海澄之古地名。丹霞之圭海人,即漳州海澄人也。海澄,地处九龙江下游汇海之滨,史称“月港”。明代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闽南一大都会,素有“小苏杭”之称。海澄置县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1960年,龙溪县一部分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1993年,龙海县撤县设市(县级市)。2021年,龙海市撤市设区,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
是年,父四十六岁。当时,其父苏侃已担任总兵官,随郑成功儿子郑经部队驻守海澄县城。郑经,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康熙十五年(1676年),郑经已经拥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舟师进攻金、厦。郑经以右武卫林陛督师抵御,刘国轩部亦自海澄来援,战皆不利,郑经率诸将回台湾。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十七日,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年四十岁
乾隆《海澄县志》卷一三《苏侃传》载:“苏侃字直庵,八都人也。少魁梧奇伟,卓荧有大志。当海滨兵燹,民无聊生,遂习训练,慷慨从戎,为诸酋长所器。康熙十九年,率所统士卒靖献忠尽,恢复金、厦、铜山、南澳四岛,并荡平二十九寨。”
八都,即海澄县八都,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泗乡虎渡村。
又,乾隆《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卷十五《姚启圣传》载:“(康熙)十九年二月癸未(二十日),启圣乘贼懈,遣兵攻破陈洲、马洲、观音山、石码等十九寨。甲申(二十四日),复遣随征游击张定国、都司张玺等引兵直抵海澄城下,计招伪总兵苏侃为内应,攻拔之;降其余二千二百六十七人,遂复海澄。是夜,遣随征知县黄金从等乘潮分渡,直入海门等处,降其伪统领郑元堂、伪都督黄瑞、伪将军陈珍、伪镇张雄、伪将军张治等水陆兵一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人。丁亥(二十八日),遂复金门、厦门。贼势穷蹙,退保澎湖。”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二岁。随父苏侃在海澄。
[ 此帖被漳州苏登科在2025-01-05 13:35重新编辑 ]